有些
糖尿病患者错误地认为:只要
血糖正常就一切OK了。其实,仅
监测血糖是远远不够的。如能及时发现各种
并发症的蛛丝马迹,就可以避免很多悲剧的发生。那么,糖尿病病友应该如何监测各种并发症呢?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进行正规的
药物、
饮食、
运动治疗,平时的监测如果仅是测血糖远远不够,有道是: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抗“糖”任重道远,不能看到血糖正常就有所松懈。以下这些
检查对
筛查并发症是非常有必要的。1.常规体格检查:①体质指数(BMI)、腰围/臀围:体质指数(BMI):直立、免冠,仅穿内衣情况下测
体重及身高。体质指数即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数。
腰、臀围及其比值:腰围(w)测定时需两足分开(距离25~30厘米)并直立。测量部位在骨性胸廓最下缘与髂嵴最上缘的中点水平面。臀围(H)测定时则并足直立,测量部位在臀部最宽处。使用软皮尺,让皮尺贴着皮肤表面但不压迫软组织进行测量。腰臀比(WHR)=W(厘米)/H(厘米)。②全身皮肤及神经系统:首先观察全身皮肤是否完整,有无溃烂,有无色素沉着。其次要求
医生帮您做一些四肢(尤其足部)腱反射、痛觉、温度觉、音叉振动觉或尼龙丝触觉是否正常。建议经常自查,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可主动要求医生进行全身皮肤及神经系统的检查。③血压:建议达标值:130/80mmHg。
高血压可以促进和加重糖尿病并发症,如眼底病、。肾脏病等。2.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红蛋白是红血球的主要成分,在肺中与氧结合把氧气运到全身,弥散到每个细胞,再与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结合运到肺中,弥散到肺泡中呼出去,它起着运输作用。
血糖在正常范围波动下葡萄糖与红血球中的少量血红蛋白结合,形成HbA1c,HbA1c就失去了携带氧和二氧化碳的能力。只有在红血球衰老被机体破坏后,葡萄糖才能从血红蛋白中解离下来。HbA1c的形成很慢,不受血糖一时波动的影响。红血球的平均寿命大约是4个月,它的半衰期是2个月,HbA1c体现的是2~3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
正常人的HbA1c为4%~6%。HbA1c不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而作为糖尿病治疗效果和科研结果评定的重要依据。建议3个月
检测一次。3.血脂:监测项目: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
血脂异常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患者对血脂的控制标准应非常严格,需经常关注自己的血脂达标情况,作为调整
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降脂药使用的依据。血脂达标者建议每6个月检测一次,血脂异常者遵医嘱适时检测。4.心脑:检查项目:标准12导联心电图、CT(非常规检查,遵医嘱)等。监测意义: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的第一位死因。许多患者可以有心、脑血管并发症而无
症状,也就是说,一些糖尿病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心、脑血管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定期检查心电图就显得更为必要。脑部检查一般在出现一定症状时,由医生决定是否需要检查。
监测频率:无明显症状者建议每6个月做一次心电图,若有心前区疼痛等症状可遵医嘱随时检查。5.肾功能:监测项目:尿常规、镜检、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或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肌酐和尿素氮。如果有肾脏病变者,可遵医嘱行肌酐清除率测定检杳。A.尿常规:监测意义:帮助了解有否尿路感染。尿常规检查对
女性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因为一些女性患者可以有无症状的尿路感染。
监测频率:最好经常检查,发现有泌尿系感染应及时治疗,有酮体应马上到
医院急诊治疗。B.尿24小时白蛋白定量:留尿方法:弃去晚6:00前排尿,然后将防腐剂事先放到盛尿的容器里,将晚6:00以后至次晨6:00所有的尿(不管次展6:00是否有尿意都要排尿)收集在一起,先量一量24/J、时尿总量记在送检单上(无尿量无法计算),再将24小时尿摇匀,取10~20毫升尿送检(不要把送检容器灌满,约1/2~3/4即可,实验室先要把尿标本冰冻,送检容器装得太满,冰冻后会被涨破)。
试验结果:
无
肾病:尿蛋白<30毫克/天;
早期肾病:尿蛋白30-300毫克/天;
临床肾病:尿蛋白>300毫克/天;
监测频率:无肾病的糖尿病患者6个月至1年测试一次;有肾病的糖尿病患者至少6个月测试一次或遵医嘱。C.尿素氮(BUN)、肌酐(cr):临床意义:体现肾脏的排泄功能。尿素氮受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影响,蛋白质摄入越多尿素氮就越高,而对肌酐的影响不大,肾脏的排泄功能主要看肌酐水平。
尿素氮的正常值:3.6~14.2nwaol/L;肌酐的正常值:44~133nmm。
在正常的饮食情况下,无论是正常人还是早期肾病,即便是临床肾病的初期或中期有大量蛋白尿,肾脏的排泄功能依然可以正常。到了临床肾病晚期,尿素和肌酐升高说明肾脏排泄功能已经不全了,很快会发展到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阶段。
监测频率:肾功能正常者至少每6个月检验一次,异常者要遵医嘱。6.眼睛:监测项目:视力和眼底。如果对眼底病变可疑者或有增殖前期、增殖期视网膜病变者,可遵医嘱进一步做眼底荧光造影。
监测意义:临床资料显示,约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有眼底问题。医学
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只要坚持每年检查一次眼底,就可以避免至少一半的失明几率。
监测频率:正常者每6个月至1年检查一次。如果眼睛任何部位有病变,一定按照医生的要求复诊检查治疗。若有相关
疾病,要遵医嘱按时检查治疗。7.足部:监测内容: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情况和缺血表现、皮肤色泽、有否破溃、溃疡、真菌感染、胼胝、毳毛脱落等,询问有关症状。
监测意义:糖尿病患者中约一半以上有神经病变。神经病变可以导致双足的感觉减退,或者麻木、疼痛等,还可引起足部肌肉萎缩,造成足部的压力改变,甚至会在压力高的区域出现皮肤溃疡。足的检查不复杂,主要是看看足背和胫后动脉的搏动、足有否畸形、皮肤是否有破溃或老茧,以及鞋子是否合适等。
监测频率:无明显不适者建议一个月检查一次,足部有异常遵医嘱随时检查。
TAG:并发症检查筛查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