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8 14:39:41
退休在家的王老师患有糖尿病,现在他每周都用血糖仪测血糖两次,一次空腹、一次餐后,他还将检测数据和每天的饮食、运动情况详细记录下来。经过多年检测,王老师发现,饮食和运动对血糖影响很大,吃多动少,血糖立刻会有“反应”。前两天他吃了一个大螃蟹,结果,血糖一下子攀高了不少。王老师说,血糖就像一个“警卫员”,时刻提醒自己,合理饮食、多运动。
据了解,目前一台进口血糖仪,价格在400元左右,而每次检测都要耗费一片试纸,每片试纸需5元。市立医院北区内分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陆宏红认为,血糖自测比例低,和经济因素有关,但更多的原因是患者还没有意识到血糖检测对治疗的重要作用。有研究显示,自测血糖的患者和其他患者相比,5年后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都要好很多。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但很多人由于没有专用血糖仪,只能偶尔到医院查一次血糖,这并不能反映全天血糖的变化情况。陆宏红说,作为医生也“偏爱”检测血糖的病人,医生只要翻一下血糖记录本,就知道患者血糖的情况,这样饮食、服药也不再是“笼统” 指导,可以进行更细化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专家说,糖尿病其实和高血压一样,都是影响血管的全身性疾病,血糖高其实并不可怕,关键是它可影响心、脑、肾、眼、足五大器官,引起多种并发症,而检测血糖是避免这些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也可避免服药后低血糖的发生。
检测有讲究
陆宏红说,检测有不少注意点,检测次数首先要“达标”,开始治疗的一个月,每天最好测三次,空腹、餐后、睡前各一次,而病情稳定后,每周至少检测两至三次。检测时间也有明确要求,空腹血糖,一般要求禁食和休息8至12小时,于次日清晨8时之前测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是根据医嘱规定的饮食和用药后,从第一口食物开始2小时后的血糖值。
专家表示,患者饮食、运动应保持“常态”,不要因为化验空腹血糖而擅自停药,也不要为了得到理想结果而在检查前一天过分节食,否则得出的检测结果不能准确反映病情。血糖试纸的正确使用也至关重要。血糖仪显示的密码与试纸包装上所印的密码应相符,两者相符方可测试,同时注意试纸的有效期,不能使用过期试纸。试纸不要存放在2℃以下或30℃以上的环境中,试纸需放在盒内保存,取后要及时盖好,防止灰尘吸附或潮湿,保持试纸支撑区清洁,防止血液黏着,不要用手指触摸,定期用清水擦洗,以免反应膜反应区受损,影响检测结果。采血时手的位置也有讲究,手心向下,所需指在下,其余手指上跷形似兰花指,手指消毒后,等消毒液干后再取血,点刺处应处于手指最低点,血珠与手指形成切面。取血部位一般为指尖,避免取血部位太靠近指甲,在一段时间内应相对固定在一个手指指端采血。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