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8 16:01:55    

     如今心脑血管疾病已经上升为现代人的第一大死亡因素,超过癌症的死亡率。而糖尿病一旦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则更加危险。
  来自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的一位教授指出,动脉粥样硬化与糖尿病是一列致命组合,动脉粥样硬化是II型糖尿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而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度也增加,例如没有糖尿病的心肌梗死患者,一般情况下,致死性心梗的发生率为19%,一旦合并糖尿病,致死性心梗的发生概率将达到45%。现有的大量证据证实,大多数成年人均存在一定数量的粥样硬化斑块,从正常动脉到无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血管狭窄,需要十余年到几十年的时间,一些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也可能出现早期改变,却毫不自觉。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紊乱。其主要特点是高血糖及糖尿。
  糖尿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是本病的基本发病机理,至于胰岛分泌不足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遗传因素糖尿病有遗传倾向已比较肯定。
  病毒感染据许多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病毒感染后β细胞破坏严重者可发生糖尿病。
  自身免疫主要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者发病有关。
  
  胰岛素拮抗激素
  
  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异常生物合成中胰岛素基因突变而形成结构异常的胰岛素导致糖尿病。
  
  胰岛素受体异常、受体抗体和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典型症状可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由于排尿功能增加,肾囊可能膨胀出现腰痛。有的病人因病情控制不好可因眼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出现视物模糊。有些病人可由尿糖刺激引起外阴瘙痒,男性可有阴茎头炎,发生尿痛。部分病人可有乏力、多汗、心慌、手抖、饥饿等低血糖反应。通常病人还易发生皮肤疖肿以及其它感染。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容易发生脑血管病?
  糖尿病易引起脑血管病,现已为人们所重视。据统计,约有10%~30%腑血管病人患有糖尿病。有糖尿病者,患缺血性脑血管病者是一般人的2.8倍。脑血管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死亡率高达12%~28%。
  为什么糖尿病和脑血管病关系那么密切呢?因为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性疾病。主要是患者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不但可使血糖增高,而且还会使葡萄糖转化为脂肪。其脂肪过度氧化、分解为甘油三脂和游离脂肪酸,特别是胆固醇增多更为显著,形成高脂血症,加速了糖尿病人的动脉硬化。有报道称,糖尿病人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10倍,并且发生年龄早,病程进展快。病变主要位于脑动脉、冠状动脉和下肢动脉。由于动脉硬化,使动脉弹性减弱,动脉内膜粗糙,易造成血小板在动脉壁上附着,所以容易发生脑血栓形成。
  除了上述病理基础外,糖尿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粘度增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糖尿病人血浆脂蛋白浓度增加,血脂增高,红细胞异常,血小板粘附性聚集性增强,加上多尿引起人体内脱水等,均可造成血液粘度增高,使微血管内血流不畅或栓塞。此外,糖尿病人激素调节功能异常,生长激素增多,使血小板聚集粘附性增强,胰高血糖素增多,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粘度增高,血流缓慢,这些均易导致脑血栓形成。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Ⅱ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0%~40%,比普通病人高一倍。甚至在糖尿病出现之前多年,高胰岛素血症阶段已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患高血压的高峰比正常人提前10年。随糖尿病病情发展血压不断升高,有报道6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60%~100%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因高血压死亡的病人10%有糖尿病。两种病的合并存在是加速心、脑、肾血管严重疾病的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将1级(轻度)高血压即血压在140~159/90~99毫米汞柱的病人合并糖尿病者定为高心血管病危险组,其后10年内心血管事件危险性为20%~30%,与重度高血压(≥180/110毫米汞柱)同等视之,这是根据发生卒中以及心肌梗死的危险性而制定的。老年糖尿病人不少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90毫米汞柱)。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原因
  
  Ⅱ型糖尿病与肾脏损害有关,而Ⅱ型糖尿病合并的高血压多为原发性,两病均为多基因遗传病,胰岛素抵抗起重要作用。1988年Reaven提出代谢综合征的概念系指一起伴发的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病或糖耐量受损、高血压和脂代谢异常的一组临床现象,又称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由于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从而刺激胰腺胰岛素代偿性分泌增加,致高胰岛素血症。许多研究说明高血压与高胰岛素血症有关。例如,高胰岛素血症常在血压升高前早已存在多年;非糖尿病人群的高胰岛素血症者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非高胰岛素者;糖尿病者的子代有高胰岛素和高血压趋势;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有高胰岛素者,5年内高血压发生率很高;胰岛素抵抗在无论肥胖或消瘦的高血压病人都会存在。  
  胰岛素抵抗时脂蛋白脂酶活性下降,高血脂促使动脉硬化、血压升高。高胰岛素还影响Na -K -ATP酶,增加肾小管钠、水重吸收,促使钠储留。降低Ca2 -ATP酶活性,使细胞内Ca2 浓度增加,增加交感神经活动,增加血管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反应性。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影响内皮细胞中的蛋白激酶c水平而增加血管阻力,使小动脉平滑肌增生,内膜增厚。
  高血糖也是引起血压增高的原因:蛋白非酶糖化使糖化终末产物聚集在血浆和组织中,最常见于肾小球基膜及系膜中;高血糖使肾入球动脉扩张,高灌注损伤内皮和系膜;激活蛋白激酶c,增加内皮细胞合成内皮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等缩血管物质;刺激血管平滑肌增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Ⅳ型胶原的合成,纤维粘连蛋白增加,促使血管硬化及高血压发生和发展。
  
  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
  
  对于合并糖耐量低减或糖尿病的患者而言,有效的降糖治疗对于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必不可少。除严格控制高血糖以外,强化治疗糖尿病的全部代谢异常会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与死亡率。
  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的日常治疗和预防原则:降低血糖、降低血压、降低血脂、降低血黏度。
  在糖尿病治疗中应提倡“糖尿病教育、自我血糖监、饮食治疗、运动治疗”。
  饮食管理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许多轻度糖尿病患者只需进行恰当的饮食管理并配合做适当的运动锻炼,就可
Tag: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