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09-09-18 15:16:03
不论是在门诊还是糖尿病教育课堂上,糖尿病友咨询最多的问题是:血糖为什么老降不下来?归纳原因包括:
一、饮食控制不当。二、运动量不足。三、不良情绪。四、应激状态,如感冒发烧、严重感染、外伤、手术、心梗、中风等应激状态,或女性处于妊娠期、月经期等,可导致血糖居高不下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在用药方面有:
选药不合理糖尿病人用药应因人而异,需要根据每个病人的糖尿病分型、体形胖瘦、胰岛分泌功能的不同,结合病人的年龄、肝肾功能、并发症以及血糖谱的特点选用药物。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切忌盲目听信广告或偏方、秘方。
用药不足或过量需要警惕的是降糖药物用量过大,血糖降得过快太低,使血糖反跳性增高。此时若继续增加药量,血糖反而更高,正所谓“矫枉过正”、“物极必反”。对于空腹血糖升高的病人,一定要先搞清是“降糖药用量不足”还是“低血糖后高血糖”,若属后者,则晚间降糖药用量宜适当减少而不是增加。
药物用法不正确降糖药种类很多,若用法不当,事倍功半。例如,磺脲类降糖药最好于餐前半小时服用,这样药物的作用高峰与餐后血糖高峰恰好同步,使降糖效果达到最佳。拜糖平应当与第一口饭嚼碎同服,空腹服药没有任何效果。再如,根据药物半衰期的不同,有的药需一天三次服用,有的每天一次即可。短效制剂应当一日三次餐前服用,如果每日一次或两次口服,则很难使全天血糖满意控制;有些长效制剂每日服用一次即可。
药物继发性失效有些降糖药物服用一段后效果逐渐减退,临床谓之“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其原因是病人自身胰岛功能随病程延长而趋于衰竭所致,促胰岛素分泌剂的作用就会大大降低甚至无效,因为此类药物发挥作用有赖于胰岛功能的存在。此时应及时调整药物或换用胰岛素。
胰岛素抵抗大多数2型糖尿病人,尤其是体重超重及肥胖者,其血糖升高多因病人对胰岛素不敏感,而并非血循环中胰岛素含量太低。治疗应当首选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等具有胰岛素增敏效果的药物,通过克服胰岛素抵抗来增强胰岛素的降糖效果。
其他药物的干扰有些糖尿病人身患多种疾病,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可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如糖皮质激素、b-受体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雌激素、甲状腺激素等,因此,有合并症糖尿病人尽量不用或少用对降血糖有影响的药物。
气候因素的影响寒冷刺激可使肾上腺素等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多,肌肉对糖的摄取下降,病情加重。夏季应补充水分,否则血液浓缩也会血糖升高。
未被识别的1型糖尿病由于与2型糖尿病颇为相似,如发病迟、起病隐匿、病程初期口服降糖药治疗有效,加上目前糖尿病相关抗体检查尚未普及,因此常被误诊为2型糖尿病。这种病人的胰岛功能衰竭很快,口服降糖药的疗效不会维持很久,应尽早给胰岛素治疗。
总之,血糖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对血糖的控制。只有医患合作,共同分析,找准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才能使血糖达到有效控制。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