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医院新闻公益事业>

世界糖尿病日与糖尿病

作者:    发布时间:2009-11-13 14:39:15    

 

 

        世界糖尿病日由来:
        伴随着糖尿病对整个人类健康的威胁愈演愈烈,全世界都开始越来越关注糖尿病。国际糖尿病联

盟(IDF)和世界卫生组织于1991年将每年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WDD),而每年的11月自然

而然就成了世界糖尿病月。不少朋友会问:为什么糖尿病节会定于11月14日呢?其实这是为了纪念胰

岛素最早发现者班亭,那天正是她的生日。

\
       早期,世界糖尿病日活动主要由《国际糖尿病联盟》及其成员协会共同发起和举办。全世界也仅有

数百万人支持糖尿病活动,活动主旨是“倡导人们加强糖尿病意识”。联合国决议以 61/255 的比例通过

,使世界糖尿病日从2007年起成为联合国官方节日。世界糖尿病日活动侧重于:最重要的糖尿病相关

问题,试图将糖尿病牢牢锁在公众关注的视野范围内。

      一:糖尿病起源:
      糖尿病是一个古老的疾病。公元前400年,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就记载

过“消渴证”这一病名。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的消渴篇对“三多”症状已有记载。唐朝初年,我国著名

医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证患者的小便是甜的。
     世界上最早确认和治疗糖尿病的医生是中国唐代名医王焘。王焘根据其父患口渴难忍,饮量大增,

身上多疖疮,小便水果味,并根据甄立言《古今条验》一书中指出的:消渴病者小便似麸片甜。于是他

亲口尝其父小便,果然是甜的。故针对消渴病制定了治疗方案,辅以调整饮食,使其父病情得到控制。

他把这些经验写进了《外台秘要》一书。
     《外台秘要》比10世纪阿拉伯医生阿维森纳的《医典》中关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早200多年。公

元600年以后英国医生托马斯·威廉才提到病人的小便“其味如糖似密”。据考证,糖尿病在古代为帝王贵

族之病,多发生在肥胖、多食富有者之中。

       二:糖尿病症状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和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还有一种介于1型和2型之间——LADA,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实际上是1型糖尿病,但

长期以来由于检测困难,临床症状又没有特异性,又常常被误诊为2型糖尿病.LADA是由自身反应性T细胞

引起的胰岛β细胞选择性破坏所致的自身免疫病,换言之是由于免疫系统破坏胰岛β细胞引起的胰岛素缺

乏性糖尿病.临床上LADA主要是指一类缓慢起病的1型糖尿病.LADA的筛查主要采用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Ab ),因GAD-Ab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其检测业已标准化,是迄今公认的诊断LADA最敏感的免疫指标.
。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多

见于30岁以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

即胰岛素抵抗)。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是源于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不过其胰岛素抵抗

是由于妊娠期妇女分泌的激素(荷尔蒙)所导致的。妊娠期糖尿病通常在分娩后自愈。
  胰岛素是人体胰腺β细胞分泌的身体内惟一的降血糖激素。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

的敏感性降低,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的作用发生了抵

抗。
  糖尿病症状它可以有典型症状,或无症状,或因糖尿病并发症而出现的症状,或因诊治其它疾病而

发现糖尿病的。

  壹:糖尿病典型症状:

  糖尿病典型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然而,由于病情轻重或发病方式的

不同,并不是每个病人都具有这些症状。
  (l)多尿: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可达10000毫升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多

,一二个小时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30余次。糖尿病人血糖浓度增高,体内不能被

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血糖越高

,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2)多饮: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

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
  (3)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

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老有吃

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1~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还不能满足食欲


  (4)消瘦: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

量。其结果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丢失,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

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以致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同样,病程时间越长,血糖越高;病情越重

,消瘦也就越明显。

  贰:糖尿病其它症状

  疲乏无力:由于血糖不能进入细胞,细胞缺乏能量所致。据报告2/3的糖尿病患者有无力的症状,

甚至超过消瘦的人数。
  容易感染:糖尿病影响免疫功能,以致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皮肤疥肿,呼吸、泌尿胆道系统的各

种炎症,且治疗困难。
  皮肤感觉异常:感觉神经障碍引起四肢末梢部位皮肤感觉异常,如蚁走感,麻木,针刺感,瘙痒,

尤其女性外阴瘙痒可为首发症状。
  视力障碍:糖尿病可引起眼睛各个部位的合并症,以至出现视力减退、黑朦、失明等。
  性功能障碍:糖尿病引起血管、神经系统病变以及心理障碍等引发男性阳痿,女性性冷漠、月经失

调等性功能障碍。
  X综合征:II型糖尿病存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的情况,故可同时或先后出现高血压、高脂

血症、肥胖、冠心病、高血液粘稠度等,这虽不属于糖尿病症状,但有这些情况时,应注意血糖是否升

高。
  叁:无症状糖尿病

  有些糖尿病患者无明显糖尿病症状,而仅出现合并症的表现,如突然视物模糊,视力障碍,无原因

的周身皮肤瘙痒或反复起疖子,女性病人外阴瘙痒,频繁的尿路感染,后脚发凉,四肢麻木或疼痛,以

及突然出现脑血栓、意识障碍及昏迷等,发现以上情况均应立即去就诊,以便及早诊断是否患有糖尿病


  三: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足病、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抑郁症、 高血压、 糖尿病心脏病、 糖尿病神经

病变 、糖尿病心脑血管 、性功能障碍、 低血糖 、糖尿病胃肠病 、糖尿病皮肤病 、糖尿病肺结核 、酮

症酸中毒 、糖尿病口腔疾病

       四:糖尿病治疗:

       壹:中医治疗糖尿病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中国传统医学积累了防治糖尿病的宝贵经验,总结出了中草药治疗方子。这

些方子对改善糖尿病临床症状,降低血糖、血脂,改善微循环及糖尿病慢性病变的防治均有一定作用。
阴经亏虚型糖尿病〔主症〕咽干口干,食欲旺盛,大便干结,形体大多超重或肥胖,自觉体力或精力较

前减退,舌红苔黄或白少津,脉沉弦。
〔治则〕滋阴增液
〔方药〕增液汤加味:生地30g,玄参30g,麦冬10g,葛根12g,花粉30g,南沙参15g。
〔按语〕早期糖尿病患者多以阴虚为主,常因无典型的“三多”症群而被忽视,不少患者是在健康查体或

诊治其他疾病时发现,当详细询问病史时,其实患者早已出现临床症状如口干欲饮,食欲旺盛,大便干

结等,中医辨证多为阴津亏虚,治宜滋阴增液。

        另外,对于部分葡萄糖耐量减低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证属阴津亏虚或阴虚肝旺或阴虚阳

亢者,亦可参照上述辨证治疗。
阴虚热盛型糖尿病〔主症〕烦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大便干结,尿色混黄,舌红少津,苔黄而

燥,脉滑数。
〔治则〕滋阴清热
〔方药〕增液汤合白虎汤合消渴方加减:生地30g,元参30g,麦冬10g,生石膏30g,知母12g,葛根

15g,花粉30g,黄连10g,枳实10g。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
〔按语〕阴虚热盛是糖尿病常见的证型。1991年全国中医糖尿病协作组1504例糖尿病临床资料统计表

明,阴虚热盛型占17.9%。临床观察此型多见于糖尿病的早期阶段,患者大多未出现血管、神经并发症

,绝大部分患者均有多饮、多尿、多食等典型的“三多”症群。辨证要点是烦渴多饮,小便频数,大便干

结,舌红苔黄少津。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故治当滋阴清热为主。

阴虚热盛型治疗用药,大多寒凉,不宜长期服用,以免寒凉损伤脾胃。对于脾胃素虚或老年糖尿病患者

需用滋阴清热药时,剂量亦不宜过大,否则过服寒凉重剂可引起胃脘不适,腹胀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气阴两虚型糖尿病〔主症〕典型的多饮、多尿、多食症状不明显,口咽干燥,神疲乏力,气短,腰膝酸

软,大便干结,或兼心悸自汗,或眩晕耳鸣,或肢体麻痛,或视物模糊,舌体胖或有齿印,舌苔白,脉

沉细。〔治则〕益气养阴。

         贰:西医治疗糖尿病
         口服降糖西药,常用有以下三大类:

⑴磺脲类常用的第一代药物有甲苯磺丁脲(D860),第二代药物有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

美吡达、优达灵)、格列齐特(达美)、格列喹酮(糖肾平)等。这类药物宜在餐前服用,一般口服

30分钟后发挥降糖作用。不良反应主要是低血糖且主要通过肝脏代谢,肾脏排泄;副作用较大不宜长

期服用。

⑵双胍类常用有双胍类药物有甲福明(二甲双胍)和苯乙福明(苯乙双胍、降糖灵)。主要不良反应是

乳酸性酸中毒、胃肠道反应,如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偶有过敏反应。

⑶α-葡萄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拜糖平)可抑制多糖分解为单糖并在肠道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剂量

为每次50毫克,每日2-3次,可增至100毫克,每日3次。服药时要和第一口食物同时摄入才能发挥效果

。主要不良反应为胀气、鼓肠和腹泻。服用后如发生低血糖反应,应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

        口服降血糖药物一般用于轻、中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用于酮症酸中毒、昏迷、严重肺结核

、化浓性感染、急性应激状态如心肌梗死、将行大手术前后、妊娠、显著消瘦、口服降血糖药物不易控

制,以及Ⅰ型糖尿病患者等都需要应用胰岛素治疗。

常用的胰岛素制剂均从猪或牛胰腺中提取制备。

⑴短效胰岛素正规(普通)胰岛素,作用快而短,皮下注射后30分钟血糖下降,最大作用时间2~4小

时,可持续作用6~8小时。

⑵中效胰岛素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皮下注射后3~4小时开始作用,最大作用时间8~12小

时,可维持18~24小时。以2份正规胰岛素与1份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混合后皮下注射,可呈中效胰岛素

作用。

⑶长效胰岛素鱼精蛋白锌胰岛素作用慢而长,皮下注射后4~6小时开始作用,14~20小时达最高峰,

作用持续时间长达36小时。

       胰岛素的不良反应:心慌、表情异常、流汗等,重者产生胰岛素休克或低血糖性惊厥;注射胰岛素

的患者,经一度停药再用时,对胰岛素的需用量愈来愈大,甚至一次可耐受200U,其原因可能是机体

产生了胰岛素抗体,抗体与胰岛素结合而减弱其作用;过敏及局部反应。
      
       五: 糖尿病保健
       糖尿病保健用指标包括:

  检测——每天检测必不可少,血糖指标是反应糖尿病病情最直观的指标,糖尿病“晴雨表”第一项非

它莫属。

  体重——在芬兰和美国进行的两个特征实验的最后结果显示,肥胖患者对血糖的调整能力比体重正

常者要差,他们只需适度减轻体重,就能卓有成效地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血压——糖尿病患者易患高血压,约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且两病叠加使患者发生心脑血

管意外的风险至少是单一高血压或单一糖尿病患者的2倍,增加了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所以,控制

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运动——荷兰一项针对5200人进行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不仅喜欢运动的人患糖尿病的几率较低

,而且喜欢运动的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也会较低。

  自我感觉——当人体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时,交感神经的兴奋就会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的β受体,

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如果长期存在这种不良心理,会引起胰岛β细胞的功能障碍,使胰岛素分泌不足的

倾向最终固定下来,进而引发或加重糖尿病。

  要坚持每天记录自己的血糖、感觉和运动情况,每周或每月记录一次体重和血压。也可以在家测量

血压,也可以在购物中心或药店进行测量。另外很重要的就是要坚持每天运动,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

绪。如果能很好地坚持检测和记录这些指标就意味着病保健成功的第一步已经走好了。

        ①:糖尿病饮食
        适当增吃食物纤维
   纤维素是一种不能为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糖尿病人适当地增加食物纤维的进量,
        有以下益处:
        其一,高纤维食物可以降低餐后血糖,改善葡萄糖耐量,减少胰岛素的用量以及降低血脂的作用

;     其二,能减缓糖尿病人的饥饿感;其三,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及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的发生。

下列食物中含纤维量较多,可做为糖尿病人经常选吃的食品,如:绿豆、海带、荞麦面、玉米面、燕麦

面、高梁米、菠菜、芹菜、韭菜、豆芽等。有一点必须注意,虽然食物纤维对糖尿病人有好处,但是也

不宜过份单一食用,凡事总有个度,糖尿病人讲究营养平衡更为重要。
  植物油为较理想的烹调用油
  玉米油、葵花子油、花生油、豆油等,因其中含有较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它是必需脂肪酸,在

体内能帮助胆固醇的运转,不使胆固醇沉积于血管壁,所以这对预防糖尿病的一些并发症,如动脉硬化

等有积极的作用,正因如此,糖尿病人所需烹调用油以植物油为好。但是,植物油也不能大量食用,过

量食用便会暴露其明显的副作用,如产热能过多而导致的脂胖等。科学家们建议;饮食中多不饱和脂肪

酸与饱和脂肪酸之比,为1:1~2较好。
  有益的大豆及其制品
  大豆是糖尿病人较理想的食物,这是因为它所含的营养物质成份有益于糖尿病人。其一,大豆是植

物性蛋白质的来源,不仅含量丰富,而且生理价值也高,必须氨基酸种类齐全,可以与动物性食物相媲

美。其二,大豆中脂肪含不饱和脂肪酸、磷脂与豆固醇,对降低血中胆固醇有利。其三,大豆中碳水化

合物有一半为人体不能吸收的棉籽糖和水苏糖。此外,大豆中还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微量元素与B族维

生素。由以上可以看出,大豆及其制品,如腐竹、豆腐丝、豆腐干、豆腐脑、大豆粉等,应成为糖尿病

人的常用食品。

        ②:糖尿病运动
        运动是病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其运动疗法还需遵循一些特殊原则。

  准备充分 循序渐进,应先到进行咨询和必要的,包括的监测、、血压、、、肾功能、血脂等。这

些检查结果关系到能不能运动、怎样运动等一系列问题。

  如果检查下来可以运动,接下来就可制定运动强度。用心率反映人体在运动时的运动强度,运动中

的适宜心率=安静心率 安静心率×(50%-70%)。更简单的方法:用170减去年龄作为运动中的适宜心率

。例如,一个50岁的糖尿病患者,在运动中的适宜心率大约是每分钟120次。通常心率和脉率是一致的

,病人应学会自己测量脉搏。即刻的脉率可作为运动强度是否适宜的指标,如果脉率超过指标,说明运

动强度太大,心脏负荷过重,对身体有害;如果脉率达不到指标,说明运动强度过小,达不到预期效果

  运动应循序渐进,可从10分钟开始,逐步延长至30分钟,主要根据个体的耐受能力,可作间歇休

息。每天运动一次,或每星期运动3—4次,运动次数过少,就达不到预期效果。

       结语: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专家提醒糖尿病友们:糖尿病是一项终身性疾病,防治糖尿病贵在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切莫轻信广告;而我们将为成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糖尿病高端品牌专科医院而不懈努力,“改

变生活,改变糖尿病”将是我们不变的心曲!

 

 

Tag:糖尿病 世界
上一篇:糖友的忌用药      下一篇:糖尿病患者如何选用水果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