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10-05-24 10:19:02
1.对胰岛素的误区
儿童糖尿病与成人糖尿病不同,比如1型糖尿病,是需要终身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在发病初期,医生也主张先用胰岛素治疗。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家长对于胰岛素治疗,还是有一定的顾虑。 很多家长不愿意接受胰岛素治疗,认为胰岛素打了就会成瘾,也不愿意调整用量,一旦让自己的孩子增加用量时,他们会认为孩子的病越来越严重了,也越来越离不开胰岛素了。家长就会出现各种抵触心理。我们认为:1型糖尿病患儿,是必须终身用胰岛素治疗的。并且随着病情的延长,孩子体内的胰岛β细胞会逐渐损害掉,病情也会越来越严重。胰岛素的用量也会越来越多。增加胰岛素的用量,目的就是把血糖控制在理想的水平。加胰岛素不可怕,如果血糖明显地增高,这才最可怕。所以,广大家长必须解除这一顾虑。
2.对控制体重的误区
肥胖就是因为摄入量过多,消耗量较少,能量储存在皮下脂肪或脏器的周围,久而久之,就会发生2型糖尿病。在治疗肥胖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饮食治疗:控制饮食、平衡饮食,让入量与出量尽可能达到平衡。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儿的认识上,家长也存在一定的误区。 “家长总觉得控制孩子的饮食,就是让孩子饥饿,吃不饱。有些家长,尤其是一些老年人,特别疼爱自己的孙子孙女,不按医嘱,偷偷给他们吃,孩子要饮料也照样给,甚至还让他们吃糖。这些做法对孩子是极其不利的。你疼他一时,反而会害他一生。”通过饮食控制,孩子能得到所需的能量,只是把多余的能量逐渐地消耗掉,从而使患儿体重达到正常同龄儿童的标准。随着体重的减轻,他的血糖也能很好地得到控制。
糖尿病患儿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 如今的孩子,基本上没有多少时间运动。课程太多,有些孩子周末还要去补课。“我认为这些孩子太苦了,应该还孩子童年的快乐,学校应该配合。课间休息的时间,必须还给孩子。一天的最后一节课也必须是体育锻炼课,不能一味地追求学习的成绩。学习成绩再高,身体搞跨了有什么用啊?”。对于2型糖尿病患儿,更应该有自己的活动时间。三餐后必须要出来散散步。但由于作业太繁重,孩子需要学的东西太多,根本没有孩子活动的时间。如今,整个社会大气候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不落后于别人,不管家庭的经济状况如何,都非要让孩子不断地学习而忽视锻炼。减轻孩子的负担,不能光看口号。要呼吁社会,包括学校、家庭,给孩子一定的活动时间。
应该说,对于糖尿病患儿来讲,他的血糖控制得好坏,与家长的监督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一些得病时间较长,父母经济条件不好的孩子,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治疗。一般糖尿病患儿需要3个月复查一次,但是有些家长,不能准时地带孩子来复查。孩子得病时间长了,家长对孩子疾病的关心程度就慢慢下降。不来复查的后果是,孩子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就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不能把血糖调整到一个比较正常的水平。所以,家长带孩子按时复查,对孩子的健康非常有益。 对于糖尿病儿童、青少年,社会不应该歧视。社会除了给白血病孩子关怀外,也应该给贫困的糖尿病儿童、青少年更多呵护。因为糖尿病儿童同样能够很好地生活,也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