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着反常,冬天穿衬衣,30℃高
温却穿毛衣;刚和邻居交谈后转背就
不承认见过对方,还说对方捏造;错
把电熨斗放进冰箱……不要随便指责
这类人“老糊涂”,其实这都是痴呆
早期症状拉响了“警报”!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刘
中霖博士介绍,绝大部分痴呆患者都
错过了早期诊断、治疗,除了家庭成员主观认识误区外,更多的是疏忽酿就。实际上,临床起码有十种以上症状可以
识别痴呆早期,而家庭观察要点以及护理都有技巧值得看护人学习。
有脑外伤病史更易患痴呆
一向性格温和、幽默风趣的王大妈,多年来无明显原因记忆力逐渐下降,家
务能力降低,脾气也越来越坏。起初,王大妈的表现并未引起家人的重视,但近3
年来,上述表现日益明显,甚至到菜市场买菜都忘了自己要干什么,不得不返回
家中询问老伴。最后到医院检查才知她已患痴呆症多时。
“老年人、有家族史的人、教育水平低的人等都是痴呆患者的高危人群”。
刘中霖指出,痴呆症有一定的遗传性,特别是发病年龄轻者,更容易有遗传倾
向,病人的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患上此病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危险性比没有
家族史的人要大几倍。
“痴呆症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稍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
降有关,或与女性生存的年龄比男性长有关,男性痴呆病人以血管性痴呆为
多。”刘中霖特别指出,在文盲、文化程度较低以及从事体力劳动、社会经济状
况较差的人群中,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另外,过多使用铝制品或摄入含铝的食物、有脑外伤病史、脑部器质性疾病
者如脑中风、帕金森病、脑肿瘤、脑炎等的患者,丧偶、独居、情绪抑郁者,有
长期
高血压、高血脂或
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有吸烟、嗜酒、缺乏运动、饮食
不当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都更容易患痴呆。
痴呆症早期十大症状
刘中霖告诉记者,痴呆病人日渐丧失各种能力,其临床表现如:反复询问和
重复同一个问题、不能辨别方向、容易迷路、忘记熟人和日期、不讲卫生、穿着
古怪、好发脾气等。
“常见痴呆类型有好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和
血管性痴呆,后者往往由于脑部血管多处发生小梗塞引起。有的痴呆患者往往同
时合并这两种原因。”
“痴呆早期有十大症状,我们列举的都是最常见的症状,但不是每个患者都
有,不同的患者表现有差异。”刘中霖表示,十大症状分别是:记忆丧失、难以
胜任家务、语言问题、时间和地点定向障碍、判断力变差、理解力下降、将东西
放错地方、情绪或行为改变、人格改变、主动性丧失。
“一般老年性痴呆的中晚期症状已较明显,家属很容易发觉,而早期症状不
易被发现,所以家属和病人应更多了解老年性痴呆的早期表现,做到早发现早治
疗。”
刘中霖表示,痴呆的家庭观察要点如下:
记忆缺损:早期为近事记忆明显减退,如经常失落物品,遗忘已承诺的事
情。严重时,精神功能日益衰退,难以胜任工作或家务劳动,不能正确回答自己
的姓名、年龄,进食不知饥饱,外出后找不到家门。
性格改变:主观任性,自私狭隘,行为幼稚。
睡眠节律改变:白天卧床,夜间活动,骚动不宁,失去定向能力,有迷惑
感。
情绪改变:可表现为忧郁、欣快、淡漠或不稳定。
多疑:可有片断的被迫害、被盗窃或喜欢嫉妒、猜疑、妄想等。
痴呆症早期诊断三大误区
一项调查表明,70%以上痴呆患者都延误了早期诊断和治疗,刘中霖指出,耽
误痴呆患者的早发现早诊断因素中,人们主观认识上主要存在三大误区:
误区一:认为“老糊涂”是衰老的正常表现
刘中霖表示,年龄增长是痴呆的重要的危险因子,但不是唯一的因子。在80
岁以上人群中,还有80%高龄老人没有患上该病。
误区二:记忆力下降是因为年龄大
“其实人在任何年龄阶段,记性不好都不是正常现象,应该找找原因。随着
年龄增长,记忆和反应速度可有轻微下降,但这通常不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刘
中霖认为。
误区三:医生对此病也没有什么办法
刘中霖纠正,老年性痴呆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予以防治和延缓。
最须防痴呆患者自我伤害和走失
刘中霖指出,痴呆患者日常生活中存在种种危险因素,所以看护人必须防止
以下几种最密集发生的情况出现:
自我伤害:严密观察,随时发现可疑动向,及时排除病人可能自伤、自杀的
危险因素,比如保管好利器,电源开关、剧毒药物等。
跌伤骨折:家庭地板、浴池、厕所地不能滑,最好铺地毯,规劝老人勿做难
以承担的劳作;上下楼梯一定要有人陪伴和扶持。
意外事故:应看护较紧,防其烧伤、烫伤等。
病人走失:报纸上的“寻人启事”,多半因为痴呆而走失。家庭要严加看
管,病人衣兜内应放置卡片,写清病人姓名、疾病、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号码
等,一旦迷路,容易被人发现送回。
家庭成员应学会护理技巧:
刘中霖表示,家庭成员应学会护理痴呆患者的日常技巧:
让患者穿松软有弹性的裤子;
提示病人定时排便、排尿。如果病人排尿困难,可用流水声来诱导排尿;
睡觉前2小时控制饮水量,在床边放置便盆,对尿失禁病人可在床上放置尿布
等;
尽可能减少痴呆患者的午睡时间。难以入睡时,可服用弱效的镇静药。睡眠
环境应安静、灯光柔和,最好放一个床头灯;
锁好通向外面的门、窗等;
餐后散步及少量运动有助提高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