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8 16:01:49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医学专家为此发出呼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减少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已是当务之急。
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7000万中风及其后遗症患者,有6000万冠心病患者,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57%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
现代临床医学研究认为,高脂血症是导致脑血栓、脑梗塞、脑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等疾病的主要原因。食物中摄入胆固醇过高引起高脂血症,它可导致数种动脉粥样硬化。其中,主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主动脉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脑血栓、脑出血、脑萎缩、痴呆;肾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顽固性高血压;四肢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下肢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等。
什么是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怎样形成的?
血脂主要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无论是胆固醇含量增高,还是甘油三酯的含量增高,或是两者皆增高,统称为高脂血症。
血浆中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都有两个来源:外源性者来自食物,经消化后由小肠吸收;内源性者由体内合成。三酰甘油在肝内合成,而胆固醇主要在肝和小肠黏膜合成。机体有复杂的反馈机制调节胆固醇的吸收、合成、分解及排泄,保持其血中浓度的动态平衡。
当进食过多的动物脂肪或有肾病综合征、先天性脂代谢障碍,肝脏代谢出现障碍时,可造成高脂血症。其它一些因素,如精神刺激、吸烟、紧张、季节气温变化、月经、妊娠等等,都可引起血清胆固醇水平的明显波动。
血脂和脂蛋白通常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这是因为老年人血脂和脂蛋白的代谢全面降低的结果。一般来说,男性到50岁,女性到65岁左右,胆固醇和三酰甘油达到峰值。老年人的血脂浓度随体重增加、活动减少、伴有高血压及冠心病而有所增高。
血脂包括哪几项?各自的作用有哪些?
甘油三酯在肝、脂肪组织及小肠合成,主要作用是参与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合成;为细胞提供和储存能量。升高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酒精中毒以及妊娠、口服避孕药等,刚进食后血清甘油三酯可大量增加。降低见于甲减、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严重肝衰。
胆固醇脂质的组成万分之一,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中,是合成胆汁酸、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及维生素D等的重要原料,也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份。升高见于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较严重的糖尿病、肾病综合症、胆总管阻塞、甲减、长期高饱和脂肪酸饮食。生理性增高多见于吸烟、饮酒、肾张、早期妊娠。降低见于甲亢、食用不饱和脂肪酸和脂肪、溶血性贫血、长期营养不良和肝实质性病变、女性月经期。
高密度脂蛋白运输内源性胆固醇到肝脏处理的载体,故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HDL-C越低,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越大。降低见于急性感染、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
低密度脂蛋白向组织及细胞内运送胆固醇,直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为判断心脏病的良好指标。升高见于高脂饮食、运动少、年龄增大、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甲减、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梗阻性黄疸、精神紧张等;降低见于β-脂蛋白血症、甲亢、消化吸收不良、肝硬化、恶性肿瘤。
高血脂是人体血液中的“定时炸弹”
随着现代人日常饮食中营养含量增加,摄入的脂肪量往往超过人体本身的需要,过多的脂类在体内堆积,用不完排不掉,日久天长就容易形成高血脂。并且前期会出现头痛、头晕、胸闷、乏力、气短,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困倦无神、身体发胖、容易疲劳、步履沉重等症状,后期则出现四肢麻木,语言含糊、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信号。
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变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根本原因就是高血脂,高血脂主要是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超出正常值,使血液粘度增加,血流变慢,容易沉积在动脉血管壁而使之变狭窄,血液流通受阻,甚至发生阻塞,从而导致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脑出血和血液粘度高。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是如何清洗血液,提高血液质量,这是降脂消粘的根本所在。
高血脂引发冠心病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血管痉挛、发生冠状循环障碍引起心肌氧供需不平衡,而致心脏缺血、缺氧或者坏死的一种心脏病,它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冠心病的患病率约占4%~7%,每年死于冠心病者在100万以上,严重的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因此,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冠心病的发生,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高脂血引发中风中风,也叫急性脑血管病或脑血管意外,系脑部血管病损,主要是动、静脉系统的破裂或闭塞,导致的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梗塞,造成的急骤发展的脑部血液循环和功能障碍,短暂而反复发作的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称为短暂脑缺血发作,也叫“小中风”。
中风的发病率、病残率、死亡率都很高,中风发病突然,往往就在一瞬间,最多1~2天,脑部损害症状就可达到高峰,中风可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比如肢体偏瘫,有时脑栓塞反复发作,可使脑萎缩,产生血管性痴呆症。随着人类社会老龄化趋势发展,中风病已成为“个人的不幸,家庭的负担,社会的累赘”,因此如何预防中风病,已经成了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高血脂症的治疗
发现高脂血症后,首先应进行饮食调整、改善生活方式以及对上述影响因素加以控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医学治疗。具体包括:
限制高脂肪食品严格选择胆固醇含量低的食品,如蔬菜、豆制品、瘦肉、海蜇等,尤其是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可以减少肠内胆固醇的吸收。不过,不能片面强调限制高脂肪的摄入,因为一些必需脂肪酸的摄入对身体是有益的。适量的摄入含较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饮食是合理的。各种植物油类,如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均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而动物油类,如猪油、羊油、牛油则主要含饱和脂肪酸。食物的胆固醇全部来自动物油食品,蛋黄、动物内脏、鱼子和脑等,含胆固醇较高,应忌用或少用。
改变做菜方式做菜少放油,尽量以蒸、煮、凉拌为主。避免煎炸。
限制甜食糖可在肝脏中转化为内源性甘油三酯,使血浆中甘油三酯的浓度增高,所以应限制甜食的摄入。
减轻体重对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轻体重,以每月减重1~2公斤为宜。降体重时的饮食原则是低脂肪、低糖、足够的蛋白质。
加强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体力活动不仅能增加热能的消耗,而且可以增强机体代谢,提高体内某些酶,尤其是脂蛋白酯酶的活性,有利于甘油三酯的运输和分解,从而降低血中的脂质。
戒烟,少饮酒适量饮酒,可使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增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因此,适量饮酒可使冠心病的患病率下降。酗酒或长期饮酒,则可以刺激肝脏合成更多的内源性甘油三酯,使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增高引起高胆固醇血症。因此,中年人还是以不饮酒为好。嗜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不吸烟者的2~6倍,且与每日吸烟支数呈正比。
避免过度紧张情绪紧张、过度兴奋,可以引起血中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增高。凡有这种情况,可以应用小剂量的镇静剂。
安全型激光桡动脉体表照射降低血脂
通过上述方法仍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患者应采取医学治疗,如安全型激光桡动脉体表照射等。
安全型激光体表照射血液时,因其波长为650纳米,而650纳米激光处于血红蛋白光谱吸收峰值,激光能量被血红蛋白强烈吸收,细胞吸收激光能量后,激活血液中脂蛋白酶、磷酸脂胆固醇脂肪酰转移酶等,消融及分解血液中的过多脂质,加快脂质利用及代谢,从而达到降脂的目的。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