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中药 安全第一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8 16:28:48    

    使用中药引发的不良反应时有出现,如中药减肥引起肾衰;中药注射剂穿琥宁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由于频发过敏反应,被国家药监局封杀。使用中药似乎变得不安全了,老百姓要想看中医、吃中药该怎么办?笔者总结一些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
  
  1.到正规医院、药店看病取药
  
  患者找中医看病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对医院,这是最起码要求。目前中医队伍良莠不齐,正规的中医师必须通过全国中医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获得执业资格,具有合法的医师证书,一般在正规的中医院或中医科出诊。中药饮片种类繁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真假难辨,患者拿到正规中医师开出的处方后,应该到信誉可靠、药品质量过关的中药店购药。一些不正规的小药店可能销售过期的、霉变的或是假冒的中药饮片,患者难辨真伪,容易上当。
  
  2.中成药必须具备国家药监局的批准文号
  
  药品的批准文号好比是人的身份证,是识别药品生产合法性的重要依据。每种药品的每一规格只有一个批准文号。中国最权威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一个网站(网址:http://www.sda.gov.cn/),在这个网站可以查询到每一个具有正式批准文号的药品和保健品的具体信息。没有批准文号或查询不到相关对应批号的药物,可一律视为假药。
  
  3.中药汤剂处方必须一式二份,患者需要保留其中一份
  
  患者在医院开出的中药处方必须是用复写纸复印的一式二份,处方内容一致,必须是中药全名或是每味中药的实际名称和剂量。处方中不得出现隐匿的或是代号形式的内容,不得使用私自冠以“XX号”、“抗癌X号”等的非法制剂。患者一定要将底方保留好,以便日后需要核实时使用。
  
  4.注意使用的中药饮片是否生虫、霉变或是变质
  
  当患者拿到中药后,应该认真观察药物的外观,是否有霉变、虫蚀、异味。中药饮片、丸剂、散剂、膏剂等都存在保存和储备等问题,保存日久难免变质,一旦服用了变质的中药,很容易引起中毒或其他不良反应。
  
  5.服用中药时慎与西药混用
  
  在临床上,中西药配伍治疗的情况日益增多,而中药注射液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给药方式,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但中西药配伍处于无章可循状态,造成配伍不当导致药效降低,甚至产生不良反应。例如甘草与利尿降压药合用,可减弱利尿及降压效果,并且还可促进钾的排泄,引起低血钾,导致出现肌肉无力、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6.使用中药的剂量和疗程一定要合适
  
  治病用药,药量不足,达不到治疗效果;用药剂量过大,就容易产生不良反应,故用药量当随证而定。有些医生急于求成,随便加大方药的用量、剂量,让患者超量服用,有的患者不遵医嘱,自行过量用药,都会使药物活性强烈,超出机体的承受极限。例如治外伤、妇科血证等的云南白药,过量服用可引起头晕眼花等。临床要注意,朱砂、轻粉均为含汞化合物,一些中成药亦含这些成分,长期服用易引起蓄积中毒,从而引起恶心、呕吐、发热、心悸甚至肝肾功能损害,持续服用朱砂安神丸可引起慢性汞中毒。习惯性便秘患者长期服用番泻叶,会产生依赖性。  
  
  7.杜绝“无病用药”现象
  
  很多人误认为中药无毒,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即使没有任何病症,他们也使用一些中药调理调理。其实,再好的中药,用多了也要出问题。我国民间有给新生儿服用海马的习惯,认为有“壮奶”、减少婴幼儿期疾病之效,故常有将海马煎水给出生3天后的新生儿服用者,但服用过量,可引起中毒,导致肾功能衰竭而致死亡。过量服用人参可以引起“人参滥用综合征”,出现儿童发育异常、早熟等现象。还有些人身体稍感不适,就会选用一些中成药泄泄火或是补一补,多使用六味地黄丸、牛黄解毒丸、龙胆泻肝丸等,似乎这些中药非常安全,可以随意使用。其实不然,这些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用得不好也会出现严重的药源性疾病。
  
  8.尽量避免使用毒性中药
  
  2000版《药典》初步总结出72种有毒中药,患者或医生接触到这些药物的时候都需要格外小心,留意药物的使用剂量、不良反应和适应证,千万不要轻易使用。这些药物都不同程度地含有这样或那样的毒性化学成分,可能导致不同的不良反应,损害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例如服用乌头类引起心率加速、房室传导阻滞,雷公藤引起心肌损害等。
  
  9.注意个体差异
  
  患者的体重、性别、体质各不相同,对药物的反应往往因个体的差异而有极大的不同,年老或年幼、体弱以及有过敏体质者易出现不良反应。中药中含有多种蛋白质、糖类物质等,具有产生变态反应的基础,如巴豆的巴豆油、斑蝥的斑蝥素、天花粉的天花粉蛋白等。有报道称,巴豆粉外用引起阴囊剥落性皮炎、鼻吸致过敏性休克中毒等。
  
  10.不要轻信广告、“偏方”、“验方”
  
  “偏方”、“验方”没有经过国家药监局的认可和批准。有些患者为治疗一些疑难杂症,特别爱使用一些毒性药物,例如治疗皮肤病使用雄黄,治疗关节炎使用乌头,治疗肿瘤使用蟾酥等。很多患者根本不知道“偏方”、“验方”中的药物组成,稀里糊涂地使用,难免招致祸害。
  
  11.辨证用药,合理配伍
  
  使用中药必须按照中医药辨证论治的基本要求进行,用药不对症,不但达不到治病效果,有时反而可引起不良反应。如脾虚泄泻反用黄连,致使泄泻加重;血虚兼便溏,仍用熟大黄致使腹泻加重。中药和西药组方共用是中西医结合近年来的一种大尝试,组方合理确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也有因为组方不合理而且产生不良反应及拮抗作用,甚至引起中毒、休克、死亡者。例如一些酸性中药如山楂,与磺胺类药物合用,会产生结晶尿、血尿;含钾的中药如夏枯草、白茅根配服保钾利尿药时,易产生高血钾。另外也要注意中药之间的配伍禁忌。
  
  12.精心调剂,煎煮得当
  
  中药调剂是临床的重要环节,操作要求严格,无论医师处方多准,配伍多精,假如调剂不好,势必影响药效。同一味药其用量大小导致作用不同,如红花大量破血,少量养血。对老人、小孩及体弱患者,剂量应准确无误,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中药讲究煎煮,不同方剂煎煮的火候、时间,药物的先煎、后下、冲服等要求各有不同。某些不良反应与煎煮有密切关系。由于某些患者的煎煮方法、工具不合适,从而导致的不良反应也时有发生。铁锅煎出的汤剂中含有铁,服时有铁锈味,服后易引起恶心、呕吐反应;用铜锅煎,也能煎出微量的铜,与中药的一些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可能产生铜绿。朱茯苓、朱灯心等含朱砂药材,用铝锅煎煮,造成铝与汞反应,生成毒性极强的氧化铝汞,患者服用后产生中毒。对某些有毒中药则需要通过久煎以降低其毒性,如临床使用乌头类药物采取先煎久煎,以破坏其所含的毒性成分,降低其毒性;若与其他药同煎,煎煮时间短则毒性成分不能有效的破坏,用药后就易引起不良反应。在服用中药期间,服食生冷、辛辣、刺激食物,亦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Tag:
        

温馨提示: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拥有领先的检验 仪器和高精尖的诊疗设备,资深的泌尿专家坐诊,秉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和诚信精求的行医宗旨,为患者解答各种疑难杂症,24*7健康咨询热线:028-86610000。

专家热线

朱海燕
    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师从于国内糖尿病界名老中医亓鲁光教授。从事内分泌科的临床工作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详细
点击咨询

黎明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业务院长,糖尿病心脑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心脑血管特需门诊专家。毕业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疗系,从事临床内科工作近30年。曾在...详细
点击咨询

钱荣立
    实践出真知·积行成大医,主任医师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名誉院长 \ 特需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要创始人...详细
点击咨询

钟映丰
    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医学专业。师承于川内名老中医朱震川、王文雄等多位名家。在糖尿病并发眼病、肾病、心脑血管病、骨病、瘙痒症的治疗上造诣深厚...详细
点击咨询

黄香德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临床内科工作30余年。曾先后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院进修学习。对糖尿病的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擅...详细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