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和有病乱投医,造成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目前,正规的治疗方法足以良好地控制血糖并延缓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什么方面去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呢?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什么方面去控制糖尿病的发展?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专家介绍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去控制糖尿病的发展:
1、控制饮食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呢?原因之一就是你吃得太多了。比如:一生当中应该吃1800斤粮食,你就能活到100岁,可是,你在50岁之前就把这些东西差不多吃完了,必然会把胰腺累坏了,胰岛素就少分泌或不分泌了,血糖就上来了。你若想继续活下去,必须少吃食物,若不然就会减寿。在肥胖人群中70%~80%都会患上糖尿病。肥胖、体内脂肪过多以及不健康饮食是糖尿病的病因之一。若能减轻体重(5~10 公斤),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的患病率。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行之有效的、最基本的、最廉价的治疗措施。只要持之以恒,会使绝大多数糖尿病病人受益。
2、糖尿病健康教育
现代综合防治糖尿病的措施包括: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物及自我监测5项内容。可见,糖尿病健康教育已成为综合治疗糖尿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长期的饮食控制和持续的药物治疗过程中,不但需要患者本人严格的自我管理,更需要家人的配合与支持。所以家庭功能与患者采取的行为方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许多病人在得知自己患糖尿病时,会产生一种无助、焦虑和失控的感觉,他们害怕失去正常的饮食和活动。2型糖尿病人最容易出现拒绝反应,因为当被确诊为糖尿病时,他们常常无糖尿病的任何症状。拒绝会对病人接受治疗的自觉性产生不良影响。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并非单靠药物就能达到长期全面地有效控制血糖,还需通过健康教育的手段提高患者对疾病发生、发展的认识,使患者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做到合理膳食、适宜的体育锻炼、合理用药,加强自我管理,并持之以恒。
3、运动疗法
体育锻炼应进行有规律的合适运动。根据年龄、性别、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等不同条件,循序渐进和长期坚持。糖尿病患者适当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代谢紊乱,但如有心、脑血管疾病或严重微血管病变者,亦应按具体情况作妥善安排。体育锻炼宜在餐后进行,运动量不宜过大,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并予餐前在腹壁皮下注射胰岛素,使运动时不会过多增加胰岛素吸收速度,以避免运动后的低血糖反应。运动量的评估指标有:(1)运动量适宜:运动后有微汗,轻松愉快,稍感乏力,休息后可消失,次日体力充沛。(2)运动量过大:运动后大汗、胸闷气短,非常疲乏,休息几分钟脉搏未恢复,次日周身乏力。(3)运动量不足:运动后无汗,无发热感,脉率无变化或在休息2分钟内恢复。
4、自我监测血糖
自我监测血糖是近10年来糖尿病患者管理方法的主要进展之一,为糖尿病患者和保健人员提供一种动态数据,应用便携式血糖计可经常观察和记录患者血糖水平,为调整药物剂量提供依据。每2~3个月去医院复查糖化血红蛋白A1或每3周复查果糖胺,以了解糖尿病病情控制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每年1~2次全面体检,并着重了解血脂水平,心、肾、神经功能和眼底情况,以便尽早发现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给予相应的治疗。
经过以上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等非药物治疗,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将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有些病人能够达到相当满意的水平。对于糖尿病病人的治疗,其中主要的就是指饮食和运动疗法,若效果不显著,则需要药物治疗。
专家温馨提醒:糖尿病并不可怕,但可怕的是它的并发症。目前针对糖尿病,普通药物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病情,不能根治糖尿病,所以不要盲目求医。对于糖尿病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并选择正确的治疗糖尿病方式,以免加重病情导致疾病恶化,后果会非常严重。如果您有任何关于糖尿病治疗的问题,您可以直接在成都糖尿病网在线咨询或拨打专家热线:028-87349370;如果您想早日治疗糖尿病,可以马上预约挂号,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权威专家为您亲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