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网站!

导医在线预约
快速血糖输入自查
  • 空腹血糖  : mmol/L
  • 餐后2小时: mmol/L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是中国西南地区一家集治疗、预防、保健、康复科研为一体的....... [详细]

崔极贵

主任医师  教授

简介

毕业于中国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详细]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交流园地 > 糖尿病常识

一型糖尿病患者运动降血糖

来自: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     时间:2015-04-10 15:28:30     点击:     

  运动是为了锻炼身体,但糖尿病病人运动首要目的是降血糖。比如说,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患者,若能在进餐八成饱、休息15~30分钟后,就近或仅仅在室内走上15~30分钟,就可以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

  当然,任何事情都要一分为二,如果运动时间和运动量掌握不好,非但不能降血糖,可能还会事与愿违升血糖,有时也会发生低血糖反应。

  运动可降低血糖

  大家知道,吃进的食物要在胃肠道消化,转变成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然后通过肠道黏膜吸收进入血循环,经血管运送到各个组织脏器,由各自特定的路径进入细胞内参加能量代谢。

  营养物质吸收入血的时间与所吃食物的消化快慢有关,一般吸收高峰在进食后半小时到两小时,容易吸收的食物吸收峰值高峰可略提前。葡萄糖是糖类食物消化后最主要的营养物质,在血管中运送的葡萄糖就是人们平常说的“血糖”,血中葡萄糖进入细胞内需要细胞膜上葡萄糖的转运因子帮忙,转运因子的转运能力需要胰岛素调解。不同细胞葡萄糖转运因子的调解因素有所差别。

  而运动可增加肌细胞葡萄糖转运因子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加快血管中葡萄糖向细胞内的转运,从而降低血糖。

  警惕运动后高血糖

  运动需要人体的能量消耗才能完成,运动时通过兴奋交感神经,迅速增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激素的分泌,促进心、肺、肾脏等主要脏器加速工作,以保证运动的进行。这些升糖激素还可以动员体内储存的能源释放以提供能量,从而增加人体内升糖的作用,也相对增加了胰岛素的需要量。

  此时,如果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B细胞功能障碍,胰岛素的分泌将不能满足运动时增加的需要量,这样就会导致运动后高血糖。一些糖尿病患者晨练后血糖反而升高,与此有关。

  饮食量、运动量和降糖药剂量同时影响血糖波动

  要想维持血糖水平稳定,就必须平衡升糖因素和降糖因素。在降糖因素方面,除了运动外,糖尿病患者治疗用的降糖药是主要的降糖因素。

  口服胰岛素促分泌剂是通过增加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达到降血糖作用的,一般讲是先有血糖升高再有胰岛素分泌增加;按起效和维持时间分为速效、短效、中效和长效.最大作用时间分别为0.5~2、1~3、2~6和6~12小时。注射的胰岛素直接经皮下毛细血管网进入血液循环,按起效和维持时间也分为速效、短效、中效和长效,最大作用时间分别为0.25~2、0.5~3、1~10和4~14小时。正常人的胰岛素分泌是与血糖升高同步的,血糖升多快,胰岛素分泌就有多快,血糖降低,胰岛素就自动停止分泌。但是糖尿病病人的胰岛素分泌跟不上血糖的变化,即使用降糖药,也很难使胰岛素水平与血糖的变化一致,较常见的是进餐后的高血糖和2~3小时或下餐前的低血糖,与进食的品种、数量及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有关。

  总的来讲,饮食量少了、运动量多了、降糖药量多了血糖会降低,反之血糖会升高。病友总在餐后2~3小时运动,发生低血糖的几率就会大。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常常是相对的,比如运动量没有变,但饮食结构有变化,升糖指数低的食物(全麦面包)换成了升糖指数高的食物(面片汤),缩短了食物由胃肠道吸收的时间和维持血糖的时间,餐后3小时左右运动时容易发生低血糖。再如血糖控制良好、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的患者,在加用阿司匹林或降低心律、血压的氨酰心胺(β阻滞剂)时,相对增强了磺脲类降糖药的作用,同样运动量时也可能发生低血糖反应。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时要掌握饮食量、运动量和降糖药剂量三者间的平衡,注意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否则血糖容易发生波动。

成都瑞恩糖尿病医院版权所有
ICP备案信息:蜀ICP备13023496号-1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锣锅巷街122号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